专业教师 |
龚缨晏,男,1961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象山人。1985年在杭州大学历史系获世界古代史硕士学位后,即留校任教。1995—1998年在杭州大学在职攻读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师从黄时鉴教授。1998年杭州大学并入浙江大学,即成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2010年调至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工作。曾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1989—1990)、耶鲁大学(2001—2002)做访问学者,在台湾清华大学做客座研究员(2014)。现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主编,浙江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制图协会地图遗产数字化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交流史、地图学史、浙江历史文化。先后出版过《鸦片的传播与对华鸦片贸易》、《求知集》、《浙江早期基督教史》《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与黄时鉴合作)等。分别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多项。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早期欧洲地图上的中国”,主持过省级项目多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
张伟,男,1962年11月出生,浙江宁海人,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区域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宁波市浙东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宋史、浙东学术史与浙江海洋文化。著作有《黄震与东发学派》、《宁波通史》(两宋卷)、《宁波佛教志》、《浙江海洋文化资源综合研究》(合著)、《黄震全集》(点校,合著)等,在《文史》、《史学史研究》、《浙江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浙江省高校优秀成果奖、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在教学上,承担《史料学》、《区域文化研究》、《档案学》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教学,曾获宁波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二等奖、宁波大学徐望月特别奖、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唐燮军,男,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8月至今,任教于宁波大学人文学院(包括原宁波师范学院历史系),现为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史硕士点负责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究所(湖州)特约专家。 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浙东地方史。先后出版《六朝吴兴沈氏及其宗族文化研究》《汉唐之际的余姚虞氏及其宗族文化》《史家行迹与史书构造——以魏晋南北朝佚史为中心的考察》《从分治到集权:西汉的王国问题及其解决》《细说曹操》等著作9部。在《中国史研究》《文学遗产》《社会科学战线》《史学史研究》《江海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独立承担市级以上课题6项,其中省规划课题2项。
钱茂伟,1962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为浙江大学历史学学士(1984)、浙江大学历史学硕士(1987)、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2000)、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2002)。现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公众史学研究中心)所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宁波市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宁波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带头人。 浙江口述历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公众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浙江历史文化。发表专业论文二百多篇,出版专书25部。作为《宁波通史》主要承担人,获得浙江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厅优秀成果一等奖、宁波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宁波电视台六套《明朝宁波第一家族》《王应麟》主讲人目前正从事宁波大学高级别培育项目:多卷本中国公众史学研究;宁波市社会科学项目:多卷本浙东学术史之清代卷。 王瑞成 教授 王瑞成,男,汉族,民主建国会会员,1964年10月10日出生,安徽省巢湖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 1990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地方史近代城市史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1996年在四川大学历史系专门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3年至2000年在四川大学历史系任教;1996年破格晋职副教授;2000年调至浙江师范大学任教;2005年调至宁波大学任教。2005年晋职教授,担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导师。 学术研究初期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后转向晚清史研究。现研究方向为晚清制度史、晚清政治史、晚清思想文化史和晚清社会经济史。
刘恒武,男,1970年生,陕西西安人。1987年至1994年就学于西北大学,先后获得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9年任陕西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8年至2004年留学日本,获人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兼任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和宁波博物馆理事。 主讲中国通史、日本史研究、考古学通论、中国文化(全英文)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域文化交流史和区域考古学。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国家教育部、浙江省规划等各级课题多项;已出版专著3部(独著)、学术译著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1/1)、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1/1)、宁波市哲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1/1)。
尚永琪,先后于张掖师专政史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学习,获文献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任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丝路文明》《中国与域外》《形象史学》等集刊编委。曾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副主编。 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香港中华书局等出版《北燕史》《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莲花上的狮子:内陆欧亚的物种、图像与传说》、《一本书读懂魏晋南北朝》、《胡僧东来》、《鸠摩罗什及其时代》等专著;在《历史研究》《新华文摘》《读书》《中国佛学》、《文史哲》等杂志发表文章40多篇。2010年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重大课题项目子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
孙善根,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宁波商帮与近代宁波。 迄今已出版(或发表)《宁波帮大辞典》(主编)、《民国时期宁波慈善事业研究1912——1936》、《钱业巨子秦润卿传》等论著40余部(篇),并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6个,获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本人注重宁波地方历史文献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已在有关单位与部门支持下,整理出版《〈申报〉宁波史料集》八册等多种文献。
童杰,男,1982年10月生,浙江慈溪人。2011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 历史学博士,主修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宁波大学副教授,现任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主任。讲授“中国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地理”等课程,主要研究内容为明代海防文献及明代中外交通史。 参撰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论文发表于《史学月刊》、《史学史研究》、《史学集刊》、《光明日报》等刊物,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浙江省哲社规划重点课题、浙江省教育厅文科青年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李小红,男,1970年4月出生,四川资阳雁江区人,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现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先后出版《宋代社会中的巫覡研究》等专著,主编《中外文明史简编》等教材,在《史学月刊》《浙江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独立承担省、市级等各级课题10多项,主讲中国古代史、中华文明简史、《周易》解读等课程。
沈松平,男,1969年8月生,浙江省平湖市人,四川大学中国地方史专业博士。现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一级学科中国史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生导师,地方志研究中心主任,方志学本科专业(方向)负责人,兼任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地方志专家委员会成员,浙江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曾获“宁波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宁波市教育系统‘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方志学、中国近现代史,近年来则主要致力于方志学研究,已带和正带硕士生15人。 出版专著有《方志发展史》、《新方志编纂学》、《陈训正评传》、《重庆史话》(与人合著)、《宁波通史·民国卷》(与人合著)、《马衡传》(与人合著)、《宁波市江北区志》(副主编)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地方志》、《浙江学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有关近代中国思想和社会、方志学方面的论文50余篇。
贾庆军,1975年生,河北望都人,历史学博士,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先后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现主要从事区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在《史学理论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二十一世纪》、《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史学月刊》、《当代儒学研究》、《江淮论坛》、《史林》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论著有《黄宗羲的天人之辨》等4部;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
谷雪梅,女,1973年4月生,200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史学博士。长期从事世界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讲授《世界通史2》、《西方文明史》、《欧洲五百年史》、《基督教文献资料导读》等课程。 著有《冷战时期美澳同盟的形成与发展(1945-1973)》,参编《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百年回顾》等书,发表《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近代宁波仁泽医院》等论文多篇,主持并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英国圣公会在华传教活动研究(1843-1949)”。 电子邮箱: guxuemei@nbu.edu.cn
周莉萍,女,浙江鄞州人,1972年6月生,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1995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7月至今,在宁波大学历史系任教。2001-200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博连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世界现当代史、美国史、中外关系史。主讲《世界现当代史》、《世界文明史》、《世界文化史》、《美国文化》、《美国历史》、《中美关系史》、《世界史专题研究》、《东方文明史》等课程,在《世界历史》、《国际论坛》、《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完成、参与省级、校级课题多项,曾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郑洁西,男,1981年1月生,浙江仙居人。2011年3月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专业,获文化交涉学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韩国高丽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神奈川大学访问研究员。主要从事东亚历史、中外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东亚历史与文化”、“日本语言与文化”、“中国古代史专题研究”、“历史文献学”、“中国文化史”等课程。在中国的《学术研究》、《社会科学辑刊》、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历史学文摘》等,日本的《アジア遊学》、《南島史学》、《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年報非文字資料研究》等,韩国的《경남학》、《해양문화》等多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万历朝鲜战争外交文书整理与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萧大亨《刑部奏议》点校整理”、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沈惟敬与16世纪末的东亚和平构建”、宁波市社科基地项目“《经略复国要编》点校整理”等多项科研项目。
耿兆锐,男,1980年4月生,山东聊城人,副教授。2011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世界史专业,史学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公派访问学者;中国世界史学会会员、浙江省历史学会会员、宁波市历史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世界史、西方文化史、世界近现代史、欧美思想史、国际关系史。 讲授课程:“世界通史”、“世界历史”、“西方文化史”、“西方思想史”、“中外文明史”、“西方哲学史”;另为留学生开设《中国概况》(英文授课)等。 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2部;科研论文发表于《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江汉论坛》、《浙江学刊》、《历史教学》(高校版)、《理论界》、《中国文化报》、《国际先驱导报》、《经济学家茶座》等学术刊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社科联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宁波大学科研项目3项;主持宁波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4项;荣获宁波大学教师教学技能优秀奖、宁波大学课堂教学优秀奖、宁波大学青年学术创新三等奖、宁波大学优秀班主任等。
邢舒绪,女,生于1971年3月,山东省禹城市人。1998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历史系攻读研究生,方向文献学,师从陈仰光、仓修良教授。2000年转为直攻博,师从何忠礼教授,方向宋史。2003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宁波大学历史系教师、副教授,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在宁波大学一直担任《中国古代史》与方志学专业课程《年鉴学》的教学工作,并担任校级通识核心课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教学。期间主持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陆九渊研究》、宁波市浙东文化研究基地课题《邵廷采与姚江书院派研究》,均已完成。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史学史与方志学,曾参与雍正《浙江通志》的点校、《宁波通史》的编撰工作,出版专著《陆九渊研究》、《邵廷采与姚江书院派研究》,又在《宁波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浙江方志》和《岳飞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